8月1號下午,一聲令下,泰康仙林鼓樓醫(yī)院快速組建了一支由47名醫(yī)護人員組成的隊伍連夜接管棲霞區(qū)某隔離點,為隔離點居民做好醫(yī)療保障工作。
隔離居民進駐后,除了基本的醫(yī)療保障,還需要每天兩次挨家挨戶地上門進行健康監(jiān)測,需要攜帶記錄紙、筆、額溫槍、酒精、對講機等,徒手去拿實在是顧暇不及,有一次不小心將體溫槍掉地,導致?lián)p壞,影響整個工作進程。組長吳萬桂靈機一動,我們可以做個挎包?。∵@可真是個好主意,于是大家就“奇思妙想”,想到了制作小挎包。
當下條件有限,最開始第一代是用塑料手提袋做包體,透明膠布做背帶,在使用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能滿足基本需要,但是來回操作塑料袋容易破,精益求精,大家又想到了用隔離衣的包裝布做出了第二版——雛形,拿了塊無紡布,一頭扎起來,另一頭兩邊穿個繩子,外觀看起來像個倒三角。短暫使用了一天后,發(fā)現(xiàn)倒三角底部過深不成型,使用起來不方便,且不夠美觀,帶著前面二代的問題,連夜制作出了第三代,把第三代做成了矩形狀,將原本固定的背帶改成可調節(jié)背帶,滿足了不同身高、體型工作人員的需求,就這樣“風靡”朋友圈的三代產品問世,也推廣開來,現(xiàn)在隔離點的13個點位都使用上了抗疫小挎包。
?。▉碓矗航K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/方晨 編輯/梁瑄)